学工

STUDENT AFFAIRS

完满教育

首页 > 学工 > 完满教育 > 正文

【B类社团】期末总结会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19-06-17阅读数: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在这一整个学年,社团人员去过各个地方寻找非遗、在非遗办公室曾一起经过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在三达非遗展厅一起亲身心的体验过扎染、手工制作等一系类关于非遗的活动。在乌马河剧院非遗社员与信院达人秀合作,也听过非遗的专业讲座,一起听过无数次的例会。在这里,非遗社团经历了无数的美好,留下了灿烂的痕迹。而本学年最后的活动也要落幕了。2019年6月15日,在非遗办公室,全体社员举办期末总结会议。

社长在例会上做了年度总结,此时此刻,每一段关于非遗的画面都仿佛在脑海中回荡,那是所有社员在一起努力的结果,无数个深夜而奋斗出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由于保护工作仍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区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B类社团】期末总结会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今天在这里做了总结,学期活动到这里结束的,但是我们的任务还在继续。加油!

(作者:郭达豪 摄影:董乃明 编辑:yishuchuan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