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余晖漫过斑驳的纸页,当泛黄的古籍残片与现代创意碰撞,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将如何展开?4月15日下午18:00,0638太阳集团官网视觉(专升本)2402班全体学生齐聚上河书院,以‘非遗+创新’为主题,通过拓印、拼贴等艺术手法,将古铜钱、古籍残片等文化遗产转化为十余件跨界艺术作品。这场名为‘废墟美学’的完满团支部活动,既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也是以青春创造力激活传统文化的突破性尝试。





破茧·墨韵启新章
你用手账拼贴生活,古人用残卷记录文明。活动伊始,刘璐杰同学以年轻人熟悉的手账文化为引,通过数字投影技术分步解析明代《锦灰堆图卷》中的拼贴艺术——碎瓷拓片与虫蛀古籍在光影中交错,形成独特的残缺美感。他随之抛出命题,“晚明文人在残片中对抗时间之痕,今天的我们如何利用碎片创作回应时代之问?”现场讨论瞬间升温。为深化理解,投影画面随即切换为动态拆解的《汉宫春晓图》,同学们从构图逻辑到笔触细节逐一观察,不禁惊叹:“原来古人的‘不完美’里藏着超越时代的美学智慧!”





触纹·时光刻年轮
在实践环节中,同学们手持宣纸,以“三浸三拓”古法复刻古钱币的铭文与纹饰。为打破“文物必须完美”的刻板印象,活动特别设置“瑕疵创作区”,鼓励同学们通过撕裂拓片边缘、泼洒茶渍晕染等手法,模拟岁月侵蚀的斑驳痕迹。过程中,有人将古钱币拓片与古籍残卷错位拼贴,有人以茶渍为墨勾画抽象年轮,每一处“残缺”都被重新定义为时光的烙印。李文超同学细心拼贴古籍残片,纸面上渐次浮现出深浅交错的纹路,她凝视着这些痕迹不禁发出感叹:这哪是瑕疵?分明是历史留下的亲笔签名!





重构·废墟生万象
古纸沉香中,时光的经纬悄然交织;古籍残片与茶渍宣纸在指尖翻飞:铜钱铭纹变身国风书签,《庄子》残卷与抽象线条共舞……其中,刘璐杰同学的作品《断章》尤为惊艳——他以残卷为底,拼贴出自然与教育的共生图景,并笑言:“读书不必拘泥成见,正如庄子所言,顺应自然规律方能‘抗住内卷’”王锺渔同学将拓片拼成环形装置,并高调宣言:“我们不做传统的‘搬运工’,要做古今文明的‘接头人’!”





沉香萦绕纸页的褶皱,时光与文明在残卷裂痕间悄然相融。这场以残卷为媒的美学对话,将历史的低语凝练为青春的创作宣言。视觉2402班学子以非遗技艺为根基、青春创意为驱动,通过拓印复刻历史纹路,借拼贴重组文明碎片,让沉睡的残卷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未来,同学们将继续以创意为纽带,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中探寻文化传承新路径,让每一次艺术实践成为激活文明基因的契机,用青春笔墨续写中华美学的当代篇章。
(撰稿:李欣胜 刘璐杰 供稿:0638太阳集团官网 摄影:李欣胜 陈芷乾 责任编辑:任海仙 秦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