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纸为笺,剪刀作笔,在镂空的方寸之间,镌刻时光的温度与文化的印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青年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4月18日下午,青春文化宣讲专项志愿服务队在青藤书院共享大厅举办了“神话新‘剪’,解锁非遗新潮玩法”剪纸体验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全院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实践体验,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古韵开场:剪纸魅力初展现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通过PPT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基本技法。剪纸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以其精巧的构图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从汉代最早的剪纸雏形,到明清时期的鼎盛发展,再到当代的创新应用,让同学们对这一传统技艺有了全面的认识。


技艺示范:巧手翻飞剪神话
在实践环节中,志愿者们首先从剪纸的基础技法入手。他们手持特制剪刀,将红纸平铺于案,手腕轻轻一转,剪刀便如灵动游鱼般在纸面穿梭。先勾勒出校园钟楼高耸的尖顶,流畅的弧线让飞檐翘角栩栩如生;再细细雕琢图书馆方正的轮廓,错落的窗格在剪刀的开合间渐次显现;最后剪出教学楼绵延的长廊,镂空的花纹恰似爬满墙面的藤蔓。


同学们围成一圈,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每一个细微动作,时而发出"哇"的惊叹声,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跟着比划起来。志愿者边示范边讲解:"剪建筑轮廓要'稳、准、快',转折处下剪要果断,线条衔接需流畅,尤其是处理对称结构时,更要沉心静气。"随着剪刀沙沙作响,红纸上的校园建筑逐渐跃然而出,这番精彩的展示让在场同学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创意实践: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在志愿者的一对一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有的选择传统纹样,依葫芦画瓢;有的则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自由发挥,忙得不亦乐乎。志愿者们穿梭其中,一对一指导,帮助修正裁剪偏差,启发图案设计灵感。现场剪刀声沙沙作响,大家全神贯注地创作着自己的作品,在方寸红纸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令人惊叹的成果。有的同学剪出了活灵活现的花卉,那花卉仿佛即将生长于红纸之上,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大气磅礴;有的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校园场景,仿佛将校园的每处角落缩小到了这小小的纸张之中,小小的纸张在指尖化作创意的载体。


成果分享:共话非遗传承新章
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分享创作心得,感受剪纸艺术带来的成就感。一位同学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真正走进剪纸,以后我也想向更多人宣传这项传统技艺。”志愿者们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剪纸乐趣,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剪纸艺术传承播下希望的种子。未来,青春文化宣讲专项志愿服务队还将开展更多文化活动,助力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撰稿:何鸿梅 刘 娜 供稿:0638太阳集团官网团总支志愿服务部 摄影:张耀文 责任编辑:任海仙 秦晓靖)